![]()
驚蟄,在古代中國與現代日本稱為「啓蟄」,本意為蟄蟲開始活動?!断男≌吩唬骸刚聠櫹U」。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,指太陽到達黃經345°時,在西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,今年為3月5日。
動物昆蟲自入冬以來即藏伏土中,不飲不食,稱為「蟄」;到了這時天氣轉暖,大地春雷,而「驚蟄」即上天以打雷方式驚醒蟄居動物的冬眠。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。
據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
驚蟄,二月節?!断男≌吩唬赫聠櫹U,言發蟄也。萬物出乎震,震為雷,故曰驚蟄。是蟄蟲驚而出走矣。
![]()
名稱之變化
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「啓」,為了避諱而將「啓」改為了當時發音不同但略近的「驚」字。但因為意思從「開始」變成了「驚醒」,時序略有不合,因此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「雨水」的順序也被置換。同樣的,「穀雨」與「清明」的順次也被置換。
漢初以前:立春>啓蟄>雨水>春分>穀雨>清明;
漢景帝及其後:立春>雨水>驚蟄>春分>清明>穀雨。
進入唐代以後,「啓」字的避諱已無必要,「啓蟄」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。但或久習舊例,大衍曆仍使用了「驚蟄」一詞,並沿用至今。日本與我國一樣,在歷代的具注曆中使用「驚蟄」。後來,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曆?!竼櫹U」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曆的時候。【貞享曆,原名「大和曆」,由日本天文學家澀川春海編制,是日本的第一部自製曆法,使用於1685年2月4日至1755年2月10日(貞享二年一月一日至寶曆四年十二月三十日)。測定一年為365.2417日。1755年2月11日(寶曆五年一月一日)改曆為「寶曆曆」?!?/span>
![]()
「驚」與「啓」之小篆
據《說文解字》「馬部」:「驚,馬駭也。從馬,敬聲?!贡玖x為騾馬等因害怕而跳躍狂奔,後泛指受驚而害怕不安或由於突然受到刺激而精神緊張?!阁@蟄」之「驚」意為「驚動」。
據《說文解字》「攴部」:「啓,教也。從攴,啟聲?!苟鴮ⅰ竼櫋箽w入「攴」部似不妥,甲骨文之「啓」作「戶又」,以開門表示打開之義。後加「口」成為「啓」,亦為開之意。與「啓」同音或近音之字如:綮、棨、晵等,均為「啓省聲」或「(戶攵)聲」。因此,「啓」當歸入「口」部則更為合理。
![]()
物候
《逸周書·時訓解》:
驚蟄之日,桃始華,又五日,倉庚鳴,又五日,鷹化為鳩。
![]()
桃始華【《呂氏春秋》作「桃李華」】
桃,果名,花色紅,是月始開。
![]()
倉庚鳴
庚亦作鶊,黃鸝也。詩所謂「有鳴倉庚」是也?!墩慢斀洝吩唬骸競},清也;庚,新也;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,故名?!蛊涿疃?,《詩》曰「黃鳥」,齊人謂之「搏黍」,又謂之「黃袍」,僧家謂之「金衣公子」,其色鵹黑而黃,又名「鵹黃」。諺曰「黃栗留」、「黃鶯兒」,皆一種也。
![]()
鷹化為鳩
鷹,鷙鳥也,鷂鸇之屬。鳩,即今之布穀,《章龜經》曰:「仲春之時,林木茂盛,口啄尚柔,不能捕鳥,瞪目忍飢如癡而化,故名曰鳲鳩?!埂锻踔啤吩弧给F化為鷹,秋時也?!勾搜扎椈癁轼F,春時也。以生育肅殺氣盛,故鷙鳥感之而變耳??资显唬骸富?,反歸舊形之謂?!构竖椈癁轼F,鳩復化為鷹,如田鼠化為鴽,則鴽又化為田鼠。若「腐草為螢」、「鴙為蜃」、「爵為蛤」,皆不言化,是不再復本形者也。
![]()
民間習俗
![]()
祭白虎化解是非
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,開口噬人,犯之則在這年之內,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,阻撓你的前程發展,引致百般不順。大家為了自保,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。所謂祭白虎,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,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,口角畫有一對獠牙。拜祭時,需以肥豬血餵之,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,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,使之充滿油水,不能張口說人是非。
![]()
祭雷神
驚蟄的節氣神乃雷神。雷神作為九天之神,地位崇高。許多地區有俗諺云:「天上雷公,地下舅公?!勾苏Z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,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繼天公之後的重要神祗。在臺灣,雷神被稱為「雷公」。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,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錘,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,喚醒大地萬物,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。
![]()
蒙鼓皮
驚蟄是雷聲引起的。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,長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錘,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,發出隆隆的雷聲。驚蟄這天,天庭有雷神擊天鼓,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?!吨芏Y》卷四十《揮人》篇上說:「凡冒鼓必以啓蟄之日?!棺ⅲ骸阁@蟄,孟春之中也,蟄蟲始聞雷聲而動;鼓,所取象也;冒,蒙鼓以革?!箍梢姴坏傧x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,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,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驚蟄吃梨
在民間素有「驚蟄吃梨」的習俗。驚蟄吃梨源於何時,無跡可尋,但祁縣民間卻有這樣一則代代相傳的故事。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,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,明代洪武初年,帶著信、義兩個兒子,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、紅棗,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,天長日久有了積蓄,在祁縣城定居下來。雍正年間,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,正是驚蟄之日,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,先祖販梨創業,歷經艱辛,定居祁縣,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,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,努力創業光宗耀祖。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,將開設的字號取名「長源厚」。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,多有「離家創業」之意,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,亦有「努力榮祖」之念。
![]()
關於驚蟄吃梨還有其他幾種說法:
1、是因為驚蟄這個節氣萬物復甦!驚蟄時節,乍暖還寒,除了注意防寒保暖,還因氣候比較乾燥,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、外感咳嗽。所以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,梨可以生食、蒸、榨汁、烤或者煮水。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,吃梨助益脾氣,令五臟和平,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。
2、古代時生物類別比較多,有些傳染病也沒有百分之百的特效藥,而驚蟄這一天正是萬蟲甦醒的時候,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並預防。
3、蘇北及山西一帶有流傳有「驚蟄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」的民諺。也有人說「梨」諧音「離」,據說,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,可保全年的好收成,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。
「打小人」驅趕霉運
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,會平地一聲雷,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,家中的蟄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,四處覓食。所以古時驚蟄當日,人們會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驅趕蛇、蟲、蚊、鼠和霉味,久而久之,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,亦即「打小人」的前身。
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: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,一邊口中念念有詞:「打你個小人頭,打到你有氣冇定抖,打到你食親野都嘔」,這是打小人咒語。這天在香港灣仔的鵝頸橋有最多人「打小人」。
![]()
很多人都將「打小人」神化,其實這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,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,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,宣洩內心的不滿,大部分人去打小人,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,希望那些對頭人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忿懣。
另外,《千金月令》上說:「驚蟄日,取石灰糝門限外,可絕蟲蟻?!故以揪哂袣⑾x的功效,在驚蟄這天,灑在門檻外,認為蟲蟻一年內都不敢上門,這和聞雷抖衣一樣,都是在百蟲出蟄時給它一個下馬威,希望害蟲不要來騷擾自己。
![]()
客家人炒蟲
驚蟄日驅蟲、除蟲、吃蟲的習俗,起源非常古老,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留著與客家「炒蟲」類似的傳統??图颐耖g則用「炒蟲」的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。驚蟄這一天,閩西古汀州地區客家人,或在熱水中煮帶皮毛的芋子,或炒豆子、炒米穀。民間認為這樣可以消滅多種小蟲,故俗語稱「炒蟲炒豸,煞蟲煞豸」。驚蟄是冬眠昆蟲開始復甦活動之時,因此客家先民主張早期滅蟲。驚蟄日,汀州客家還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餃吃的習俗,以芋子象徵「毛蟲」,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蟲。
![]()
詩詞中的驚蟄之春
詠柳
【唐】賀知章
碧玉妝成一樹高,萬條垂下綠絲絛。
不知細葉誰裁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。
楊柳枝詞
【唐】白居易
一樹春風千萬枝,嫩於金色軟於絲。
永豐西角荒園裡,盡日無人屬阿誰。
贈柳
【唐】李商隱
章臺從掩映,郢路更參差。
見說風流極,來當婀娜時。
橋回行欲斷,堤遠意相隨。
忍放花如雪,青樓撲酒旗。
柳
【唐】羅隱
灞岸晴來送別頻,相偎相倚不勝春。
自家飛絮猶無定,爭解垂絲絆路人。
![]()
賦得長亭柳
【唐】戴叔倫
濯濯長亭柳,陰連灞水流。
雨搓金縷細,煙褭翠絲柔。
送客添新恨,聽鶯憶舊遊。
贈行多折取,那得到深秋。
題柳
【唐】溫庭筠
楊柳千條拂面絲,綠煙金穗不勝吹。
香隨靜婉歌塵起,影伴嬌嬈舞袖垂。
羌管一聲何處曲,流鶯百囀最高枝。
千門九陌花如雪,飛過宮牆兩自知。
蘭陵王·柳
【宋】周邦彥
柳陰直,煙裡絲絲弄碧。
隋堤上、曾見幾番,拂水飄綿送行色。
登臨望故國,誰識京華倦客。
長亭路,年去歲來,應折柔條過千尺。
閒尋舊蹤跡。又酒趁哀弦,燈照離席。
梨花榆火催寒食。愁一箭風快,半篙波暖,
回頭迢遞便數驛,望人在天北。
淒惻,恨堆積。
漸別浦縈回,津堠岑寂,斜陽冉冉春無極。
念月榭攜手,露橋聞笛。
沉思前事,似夢裡,淚暗滴。
![]()
木蘭花·柳枝
【宋】柳永
黃金萬縷風牽細,寒食初頭春有味。
殢煙尤雨索春饒,一日三眠誇得意。
章街隋岸歡遊地,高拂樓臺低映水。
楚王空待學風流,餓損宮腰終不似。
秦樓月 其五
【宋】范成大
浮雲集。輕雷隱隱初驚蟄。
初驚蟄。鵓鳩鳴怒,綠楊風急?!?/p>
玉爐煙重香羅浥。拂牆濃杏燕支濕。
燕支濕?;ㄉ胰碧?,畫樓人立。
菩薩蠻·春雨
【宋】蕭漢傑
春愁一段來無影。著人似醉昏難醒。
煙雨濕闌干。杏花驚蟄寒?! ?/p>
唾壺敲欲破。絕叫憑誰和。
今夜欠添衣。那人知不知。
![]()
行香子?
【宋】秦觀
樹繞村莊。水滿陂塘。
倚東風、豪興徜徉。
小園幾許,收盡春光。
有桃花紅,李花白,菜花黃。?
遠遠圍牆。隱隱茅堂。
颺青旗、流水橋傍。
偶然乘興,步過東岡。
正鶯兒啼,燕兒舞,蝶兒忙。
水龍吟·壽族父瑞堂是日驚蟄
【元】吳存
今朝蟄戶初開,一聲雷喚蒼龍起。
吾宗仙猛,當年乘此,遨遊人世。
玉頰銀須,胡麻飯飽,九霞觴醉。
愛青青門外,萬絲楊柳,都撚作,長生縷。
七十三年閒眼,閱人間幾多興廢。
酸鹹嚼破,如今翻覺,淡中有味。
總把餘年,載松長竹,種蘭培桂。
待與翁同看,上元甲子,太平春霽。
西江月·春雷
【清】陸求可
半夜雷車驚蟄,初春雨腳穿江。
梅花應已滿山香。急駕蘭橈畫槳。
一帶青山如沐,半灣綠水停航。
白雲渺渺雪茫茫。明月天連紙帳。
![]()
喝火令
己亥驚蟄後一日,雪中訪雲林,歸途雪已深矣。
遂拈小詞,書於燈下
【清】顧太清
久別情尤熱,交深語更繁。
故人留我飲芳樽。
已到鴉棲時候,窗影漸黃昏?! ?/p>
拂面東風冷,漫天春雪翻。
醉歸不怕閉城門。
一路瓊瑤,一路沒車痕。
一路遠山近樹,妝點玉乾坤。
卜運算元·新柳
【清】納蘭性德
嬌軟不勝垂,瘦怯那禁舞。
多事年年二月風,翦出鵝黃縷。
一種可憐生,落日和煙雨。
蘇小門前長短條,即漸迷行處。
壺中天·三疊韻和初食園筍
【清】黃之雋
纔過驚蟄,是輕陰地面,薄雷天宇。
一寸春泥封不住,欲進渭川千戶。
籜未成斑,萌剛露角,中有甘香趣。
嘗鮮老餮,斸來隨剝隨煮。
知是張廌閒居,山肴野蔌。取辦修篁塢。
吾恐來遊過筍候,唯對此君吟舞:
舊掘痕邊,新抽影外,看竹何須主。
指尖刻粉,記參玉版禪處。
![]()
(據網路及文史資料,國語社綜合整理)
![]()